台灣人瘋棒球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棒球在台灣的發展已經超過一百年,職棒好歹也搞了十五年。可是,現在真正瘋棒球的人是少數,新興的台灣棒球族我簡稱他們為「棒賽狂」。

「棒賽狂」既不打棒球,平常也不看棒球,你問他怎麼評估好壞球他不知道,你問他台灣有幾支職棒隊他也不明瞭。可是國際比賽一到,他們就像喝了雄黃酒的妖精般一一現形了。學生們不惜翹課看球,立法院的豬頭們搶著穿球衣作秀,潛伏在辦公室的上班族心神不寧的偷看線上轉播,或者打開 MSN、開口閉口都是棒球。

更慘的是,「棒賽狂」會傳染,而且很快、無聲無息。你發現平常只看影劇版跟消費資訊的女性友人們開始討論起某某球星長得很帥,跟棒球八竿子沾不上邊的媽媽級同事,則因為中華隊被打全壘打而跳起痛毆無辜經過的路人。

其實,狂熱本身沒有什麼不好的,只是台灣棒賽狂病毒本身有嚴重的「自以為是」基因缺陷,平常不看棒球的人在染病後頭頭是道的樣子,每個都巴不得自己可以下降頭在徐生明身上。(btw 如果你看到這邊發現自己不認識徐生明,我不建議你繼續看下去。) 許多人對棒球的理解力更迅速下降至小學一年級的程度,對於是非的判斷只倚賴數字以及無盡的事後諸葛。

◎ 對加拿大隊打出 7:0,這就是我們能派出最強的中華隊嗎?
◎ 某某某投得也不怎麼樣嘛,壞球數比好球數還多。
◎ 一上場就被打全壘打,這投手是會不會投啊?
◎ 在米國混的某某某連一支全壘打都打不出來,我們X金戰士比他強多了。
◎ 為什麼要派某某某對古巴先發,中華隊是不想贏了嗎?
(…諸如此類令人腦死的發言,族繁不及備載)

今年有四個頻道轉播,本以為應該可以看個完整的奧運會,但因為「棒賽狂」入侵台灣人的腦細胞,於是每逢棒球賽事無線四台就「攜手聯播」,反觀更有希望奪牌的跆拳道、舉重、射箭、射擊就都乏人問津,跟棒球賽衝堂的比賽等於不存在,連跑馬燈都捨不得跑一下。

那麼由我來扮演一下「反棒賽狂」的角色好了。縱使棒球是台灣人的國球、縱使棒球在台灣發展超過一百年、縱使棒球是台灣發展最成功的職業運動。試問,24 人的中華棒球隊能在一屆奧運寫下幾金的紀錄?那麼培養24 個頂尖的游泳選手、24 個頂尖的射擊選手、24 個頂尖的田徑選手…又各有多少機會在奧運奪金?似乎怎麼算,打棒球都不夠划算。

當然,用這種數字邏輯來推演是絕對會讓人詬病的。所以也請「棒賽狂」們不要單用數字面來看棒球。我也知道團隊競賽跟個人英雄主義的比賽不能相提並論,那麼也請你們不要用個人英雄 / 狗熊的思維來看棒球。

以上這麼說絕對不是因為我個人討厭棒球,事實上即使我不打棒球,我也懷念國三晚自習 6:30 開始,每個人一手英文數學歷史地理、一邊兄弟味全三商統一的聽廣播棒球日子;我也懷念民生報每場比賽有整張全頁報導的時光;我也還記得味全龍三連霸達成後卻解散後,球迷們跟球員一樣不知該何去何從的複雜滋味。說到棒球,誰沒有一肚子的故事呢?

只是,瘋狂歸瘋狂,如果這場奧運大家的眼光都獨厚棒球隊,那又哪能怪狗仔去追球星、搞得球員們誠惶誠恐?如果人人都能對比賽指頭點尾發表高見,碎唸到無以復加眾叛親離,那樣看球有何樂趣可言?

不幸中的大幸,「棒賽狂」本身就像黃舒駿詮釋戀愛那樣「無藥可救但會自動痊癒」。只要沒搞到心臟病發,就可以共同期待美麗的明天來臨,旁人再在看不順眼也只要忍一下就過去了。等到下次發病…也許是好久好久以後的事了 (但也衷心期望不要真的太久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r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