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六,打球的夥伴談到上海滷味含大量防腐劑的「黑心」製程;今天中午,同事吃飯又談到大陸「黑心」火鍋湯頭一再回鍋的故事,大陸製品等同於黑心商品已經在台灣臭名傳千里。但你有沒有懷疑過這可能是有心人士計畫性地透過媒體「抹黑」的陰謀?

大約一年多前,政府對各大媒體「置入性行銷」的話題炒得不可開交,很多人並不真正關心那是什麼,只當是另一條供藍綠角力的拔河繩。而「置入性行銷」之所以爭議大,在於它跨越了節目與廣告的界線。以往新聞、戲劇、各類節目及廣告各得其所的秩序,在政府帶頭搞怪的舉動下已經蕩然無存。怎樣算是「節目廣告化」、「廣告節目化?」怎樣又算是合法的「置入性行銷?」這把尺就握在灑錢「置入性行銷」行政院新聞局手上,這樣球員兼裁判的作法要讓人相信其中有專業考量存在,怎能服人?

幾乎同時,「大陸黑心商人」專題開始在各大新聞媒體週末時段被大作文章,千篇一律的以偷拍手法讓黑心商人在鏡頭前坦然承認使用黑心手法製作食物以及民生用品,甚至有某「東三木新聞」主播曾說出:「大陸黑心商人系列,本週要持續為您踢爆的是…」醜聞能做得像購物頻道的每週一物,我看也只有東三木。而坐在電視機前面的我常常在想,為什麼這些大陸仔如此純真,要對陌生人說出自己的犯行?更讓我驚訝的是,許多畫面都取自匪台-中央電視台。

也許吧!大陸中央台透過媒體傳揚打擊不法的決心是為了起殺雞儆猴之效,這也符合他們媒體國有的集權作為,但同樣的畫面傳到了海峽對岸的台灣,經過新聞媒體的包裝,起的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效果了。

台灣早就不存在公正超然的新聞頻道了,這是事實。然而新聞媒體究竟要做永遠的反對黨,還是永遠的執政黨,也由得經營者自己選擇。在學院派新聞操守完全退敗下,置入性行銷的入侵,也是遲早的事。君不見台灣花博舉辦前三個月,某新聞台把氣象招牌嚕嚕米換掉,全力挺花博。或者東三木新聞台對關係企業及王董、董娘的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搞得是多麼不遺餘力。

「有奶便是娘」是市場競爭的鐵律,所以如果阿扁只是空口說說:「電視新聞應該多報導正面消息。」大夥可以置之不理,但是新聞局要開倉賑糧,誰不想來搶食一杯羹?最後,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出來跑,遲早要還。以前李艷秋拿金鐘獎時說主播像傀儡,如今的新聞記者我看九成九九都是傀儡。因此,去炒作既不必查證又可以天馬行空、皆大歡喜的大陸黑心商品,何樂而不為?

這樣說還算太隱晦,讓我把其中的邏輯說得聽楚一點。

在加入WTO後趨自由化的貿易市場中,面對與台灣民情相近人力成本又低廉的中國大陸,無論是走私或合法交易,都將使台灣許多產業受到衝擊。而為了避免超量的貿易使得台灣對中國大陸產生經濟依賴,卻又無法從前端的生產面來有效制衡,那麼從後端的消費層面來控制也是一種方法。當然,要脅迫自由市場裡的人民禁止消費便宜的大陸貨,無異是緣木求魚;但如果能夠花錢買收媒體,以恫嚇的方式,給小紅兵們扣頂大黑帽,讓大家對這些「黑心商品」望聞卻步,也確實能收到「政令宣導」的效果,不是嗎?

你也許會覺得這種說法簡直是陰謀論的極致表現,但套用一句呂副總統專用的答辯:「我只是提供大家另一種思考的方向」我覺得這句話也很不錯,提供給大家參考一下。

最後,我必須澄清,我不是在幫大陸商品代言或漂白,只是黑心商品哪裡沒有?台灣也挺多,大家沒必要掩著鼻子閃過大陸香菇,卻到隔壁買了一包水溝水釀的臭豆腐大快朵頤。貶低別人並不足以顯得自己人格高尚,而且看新聞的時候,請千萬提醒自己,新聞並不公正,記得帶著你的腦袋看電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rcho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