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ainst 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介係詞。對抗的時候,我們用 against;倚靠的時候,我們也用 against。
gravity,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人類生於地球無時無刻都在對抗重力,但是地球上的萬物也都倚靠重力方可凝聚成形。
這是我在看完 Alfonso Cuarón 的 Gravity 後反覆思考的問題。當一個人在外太空飄浮,眼前沒有了可以擁抱的實體,遠方沒有了可以通訊的對象,連賴以立足的重力都沒有,那是真正的孤單與虛無。但是,Ryan Stone 的漂浮並不是從太空站被衛星殘骸擊中的那一刻開始。從她失去女兒那一刻起,她就像失去了可以倚靠的重力,每天開著車、聽著沒有對話的廣播,上班、下班,沒有目標、隨遇而安。失去重力牽引的她不再是依循軌道旋轉的行星,而是在太空四散漂流的殘骸,無法自主決定前進的方向,唯有撞擊可以改變她的軌跡。這心理的漂流就這樣一路帶著她的身體漂進了太空站。
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國家電影院 (38)
- Oct 29 Tue 2013 16:58
WE AGAINST GRAVITY
- Aug 28 Wed 2013 03:59
中國合伙人,退一步真的海闊天空?
去在意自己為什麼討厭一部電影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因為不管你怎樣討厭它,它也不痛不癢不會反擊。可是看完《中國合伙人(海闊天空)》之後我就是沒辦法不去在意,那就像是吃了會反胃的東西,噁心的感覺在嘴裡揮之不去。
一般遇到再難看的電影,我頂多拿出手機來確認一下演了多久、還有多久結束?而電影看到一半拿出手機來上 FB、查閱簡訊還真的是頭一遭(我自己都覺得不堪)。我想應該是對陳可辛的期望太高,讓我誤以為自己會喜歡這部電影,到了發現自己錯估形勢、誤入歧途的時候,又把心中對指責自己的心態轉移到影片的評價上才會如此。
- Aug 04 Sat 2012 04:36
我的《女朋友*男朋友》
首先,我必須要先說明,以下言論是愛之深責之切。
我一直很喜歡某些香港電影,他們雖然說著一個簡單的人物故事,卻能夠透過時間的推移,把許多香港人共同的記憶、經歷過的事件寫進故事裡。像是甜蜜蜜 (1996)、南海十三郎 (1997)、去年煙花特別多 (1998)、麥兜故事 (2001)、金雞 (2002)... 都屬於這個類型。這類故事尤其在九七前後最多,畢竟那時香港人正遭逢極大的生活改變,這類電影不僅是對於香港歷史的回顧展望,也是每個香港人的共同焦慮與慰藉。之後,隨著中共統治勢力的不斷伸手,這類能夠觸及當代時事議題的港片也越來越少。
相較之下,台灣(或中華民國)雖然號稱擁有民主、自由、開放的風氣,但卻缺少這樣既貼近民眾生活而又刻劃時代脈絡的電影作品。台灣的創作者還是喜歡表達意念的深度,或是著重在單一故事的聚焦呈獻。所以當我看到「女朋友*男朋友」的預告片時,我有了那種「總算來了」的感覺,終於有人想要說一說這十幾二十年來的台灣故事了。再加上我很喜歡楊雅喆的「冏男孩」(老實說比當年大賣的海角七號好看幾萬倍),所以我對這部片的期望值拉得極高,但當然相對得到的滿足也就少了點。
- Jul 05 Thu 2012 05:23
那些年我們一起跳的恰恰
其實我並沒有真的很想拿《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來跟《寶米恰恰》作比較,雖然兩者都是以導演/編劇自身的成長故事為基底所發展出來的校園電影(還都是高中),但規格不同、脈絡不同,目前看來票房收益也大不相同,然而就像《寶米恰恰》片中想要詮釋的雙胞胎心境一般,拿兩者來作必較雖然沒必要,卻似乎是不可避免的過程。
近年來,《九降風》、《翻滾吧!阿信》、《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接連推出,似乎是宣告我們這個歲代(真實年齡不便透露)的影像工作者終於站穩腳步,開始拿起導演筒、說著屬於我們的青春故事。卻也因此,這幾部電影無可避免地散發濃烈「復古情懷」,譬如九降風的時報鷹、阿信的追夢人、那些年的九二一,這些在我們眼中看來無限溫暖的元素,卻是現代年輕人未必體驗過的人生。所以,怎麼把一個回憶故事說成一個普世價值,就是這些電影最大的考驗了。
- May 15 Tue 2012 04:54
三顧【詭屋】的開頭是鬼話結尾是神話
身邊太多信仰堅定的宗教份子,早料到有一天會被問到「你信嗎 ?」這種問題。雖然我大多認為那只是草率提問,但我無意爭辯,只能說宗教對我來說是學術議題,我相信萬物之上有一股力量,操控着我身邊的一切,就像設迷宮給老鼠脫逃的實驗一樣,”祂” 一邊操弄、一邊笑看我的思考與選擇。至於你選擇用什麼角度理解、用什麼名號去稱呼祂,那就不是我該在乎的事了。如果你稱呼祂為 Sitterson,那不妨就說是 Sitterson 設了局讓我看了【詭屋 The Cabin in the Woods】吧!
說來奇怪,近期強片接二連三,怪片也所在多有,但我偏偏就對【詭屋】抱持著高度興趣。尤其它的預告片既不吸引人,卡司也不甚堅強,但是零星看到幾個臉書好友推薦時,竟然會有「先不要細讀以免被雷到」的想法。我想要不是睡覺時被人植入了什麼念頭,那肯定是化學部 ( 爆雷 ) 在我的染髮劑裡動了什麼手腳。
- Sep 05 Sun 2010 01:32
3D 食人魚的十萬個不為什麼
俗話說,好奇心殺死一隻貓。而如果那隻貓恰巧愛吃魚的話,我想牠看完【3D 食人魚】的下場就是餓死。但那並不是因為牠從此會不敢吃魚,而是牠會忙著問為什麼,問到廢寢忘食!比如說...
(以下超級大爆雷,心智發展不健全者請斟酌觀看。)
- Dec 22 Tue 2009 03:33
Whichever City, I Love You
話說【紐約我愛你】都要上片了,我才把躺在家裡好久的【巴黎我愛你】DVD 搬出來看。對於歐洲這種文明社會相對冷感的我沒去過巴黎,對巴黎的印象也大多來自電影,原本想說這大概就是部大堆頭式的短片集錦(讓我想起香港賀歲片),但看完後發現真正會說故事的大導演果然是能屈能伸、可長可短的。看了這麼多巴黎的電影,這部片的確讓我第一次興起了想要去一趟巴黎的念頭。只是我會盡量避開杜可風拍的十三區,那兒看起來很糟,我想看過這部片的人大概知道我的意思。
只是,看【巴黎我愛你】可以對一個相當陌生的城市產生興趣,但是對於去過兩次紐約的我,看【紐約我愛你】會有甚麼樣的感覺呢?其實連我自己也還蠻好奇的,但是心裡就不免擔心起這模式被玩起來以後會變得有點狗尾續貂。尤其是聽說明年還要拍【上海我愛你】,這基本上就是搭著世博跟中國熱所產生的商業產品嘛!就算請了一流導演拍出石破天驚之作,也總有點感覺銅臭味太重。這跟【2012】抱中國(跟印度)大腿有什麼不一樣?但【2012】是生來就朱門酒肉臭,他再大魚大肉也由得它去;而【XX我愛你】系列會不會像是當了駙馬爺就忘了糟糠妻的陳世美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盛竹如口吻)
【巴黎我愛你】還有一個超級可取之處,就是它的主題曲實在太好聽了。雖然我是最近才看了這部片,但早在這部片還在院線熱映時,巴黎的蔡同學就已經迫不及待地分享了這首歌。當時還沒看片的我只是單純覺得順耳式的好聽,但最近它在我的iPod裡自己跳出來的時候,卻讓我不得不分心聽清楚了歌詞。我想也許是季節的關係吧!我甚至自作主張地把這首歌選作今年個人的耶誕主題曲(但它明明跟耶誕無關),算是歲末年終的一點點小小體悟。
- Nov 17 Tue 2009 03:33
甜蜜衝擊遛鳥家族
天龍八部上上禮拜練完了,緊接著開始練金馬二十三部,今天剛好練功過半。雖然今年至今好像沒踩到什麼地雷,但總是覺得好幾部片都欠那麼臨門一腳,一點想推薦給別人看的慾望都沒有,因為既沒有那種在通俗劇情中燦出蓮花來的片,也沒有高深莫測到讓人墮入千里霧中的片,卻總是有點高不成低不就,讓我懷疑起自己究竟是影展看太多還是悟性低落了?或其實根本是我選片的DNA出錯?
但是今天總算一吐怨氣啦啦啦!下午場的「甜蜜衝擊」睡倒了我旁邊三個死大學生,果然你們還太淺,不懂人生的真諦啊!晚場的「遛鳥家族」本來以為是B級惡搞片,結果卻真是千金難買想不到的好看啊!(難買的不是 “早知道” 嗎?)但這兩部片的中文片名翻譯都很叫人失望,或者該說,近年影展片的中文片名也未免太譁眾取寵卻失真,這種行銷手法上是想向主流電影市場靠攏嗎?
比如說,「男孩看見血地獄」這句構擺明是抄「男孩看見野玫瑰」,但原文 Kinatay 在菲律賓語中是「屠宰」的意思,故事的主要發生地是在屠宰場,但男孩看見的真的是血地獄嗎?至少我看見的不是。(好啦!我知道我不是男孩)
- Oct 29 Thu 2009 01:35
你拿什麼來換?
今年金馬影展又風光落幕了。喔,說錯了!是決戰套票劃位的盛事又落幕了。唉,因為這一天永遠這麼精彩,所以感覺好像劃完位金馬影展也結束了。嗯... 好吧!可能只有我自己這麼想。
孫小毛說我很適合去日本發展,雖然我對日本沒有什麼feel,但是聽她說些日本人的行徑,對照自己,似乎好像有點道理。比如說,如果要排隊,我一定要排第一個。倒不是我喜歡排隊,我超討厭排隊,也就是因為我討厭排隊,所以一定要排在最前面。
像是去聽陳珊妮演唱會的這種事就不用多說了,身為一個粉絲,提前四個小時去排隊是應該的。像是排隊劃金馬影展這種事更是理所當然要搶先,不然買套票還有想看的片子看不到又是為哪樁?
- Jan 06 Tue 2009 00:25
澳大利亞是一尾多足的彩虹蛇
憑著對巴茲魯曼(羅密歐與茱麗葉、紅磨坊)的盲目崇拜,我去看了澳大利亞。聽說網路上劣評如潮,可是我只選擇相信了搖滾貝琪的讒言,參加了巴茲魯曼老先生進香團,並且還好就在進戲院前有人提醒我這部片長達三小時,才沒有重演當年鐵達尼號的挑戰膀胱極限運動。
其實我的看法大部分跟貝琪差不多,只是我真心認為這部片拍太長了,簡直可以效法赤壁,先幫母馬接生再來決戰天下。如果依照庸俗的好萊塢模式,把牛群趕上鐵船後,故事就算結束了;後面的慈善舞會,算是求個功德圓滿;再來還有休傑克曼跟妮可基嫚親親抱抱愛愛的場面,可以說是錦上添花。BUT,後面怎麼還有、還有、還有、還有?WHAT?還有!!古人道:「畫蛇添足。」這下我彷彿是看見蜈蚣了。
- Nov 27 Thu 2008 13:12
跛腳的馬
今年我的金馬影展就這樣悄悄開始、默默結束了。因為新工作剛到位還在磨合期,時間上很沒彈性(肌膚也是),所以今年不但只劃了9部,已是歷年新低,更慘的是只看到6部(連我當兵那年都看得比今年多)。枉費我還是堅持優良傳統,早早去搶天字第一號排隊劃位。
雖然今年片單看起來像是各大影展強片的華山論劍,但是評價上來說似乎只是一般。就是沒有像某年那樣地雷片多到罵聲貫穿板南線,也沒有什麼片能厲害到讓錯過的憾聲響徹西門町。倒是手冊簡介誤殺事件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據可靠消息表示,今年有人看完電影後拿著票根向工作人員說:「我被簡介騙了,我要退錢。」我想金馬影展畢竟不同於一般院線片的商業操作模式,那些含混籠統天花亂墜加挑逗懸疑的簡介方式,我想還是省省吧!
今年看到最喜歡的應該算是「充氣娃娃之戀」,還有「大家都愛查理」,但就只是可愛的片,沒什麼特別好的。「時間殺人」意圖搞得很複雜,但是結果很簡單,大概後半部都不用看。達頓兄弟的「沉默的蘿娜」,實在比不上前作「孩子」。「12 蓮花」不過就是去年「881」的狗尾續貂。最慘的是我的閉幕片「世界屬於我們」,這什麼鬼片啊?爛死了... 連我都想跟工作人員說:「我被簡介騙了,我要退錢。」
- Sep 18 Thu 2008 00:40
What the hell...... boy
今天興沖沖地去看了期待已久的【Hellboy II – The Golden Army】。之所以說期待已久,主要是因為 – 1. 第一集【Hellboy】出乎我意料地好看。當時上片時完全沒想去看,後來在電視上看到這個癡情又幼稚的人性化怪咖,用「驚為天人」四個字來形容也不為過。 2. 導演是Guillermo Del Toro。除了【Hellboy】以外,他最有名的作品應該是中文片名取得很爛的【羊男的迷宮】。此外,這位墨西哥裔導演還導過口碑不怎麼樣的【秘密客】,以及大家都不想看但是看過都說讚的【刀鋒戰士II】。更值得一提的是,Peter Jackson決定幕後當製片,把魔戒前傳【哈比人的故事】導演筒交給Guillermo Del Toro,而且一次要拍兩集(雖然要等到2011、2012年)。
所以,大概半年前,我在Apple官網上看到【Hellboy II】的預告時,我就整個樂不可支。等到我鬍子都花白了,終於等到它在台灣上映。而且,為了堅持要進戲院看,即使有人燒了DVD給我,還有人用他家的超大液晶螢幕進行盜版首映,我都忍住了。甚至,我還在上週找了空檔,把第一集拿出來review。我整個瘋狂的朝聖行為,終於在戲院裡被賞了兩巴掌。
- Dec 10 Mon 2007 02:44
Something Lasts Longer
才寫了篇「Nothing Lasts Forever」,馬上就來了一群妖婦嗆聲。
They say, nothing lasts forever. Dreams change. Trends come and go. But friendships never go out of style.(話說,天底下沒什麼能永垂不朽。夢想會變,潮流來來走走。但,只有友情,永遠都不退流行!)
- Dec 04 Tue 2007 02:43
我的左派哥哥與姊妹們
- Nov 25 Sun 2007 19:36
I'm Not There
今天一早起來衝西門町看「I'm Not There 巴布狄倫的七段航程」,原先一直很擔心最近晝伏夜出的作息,早上10:30來看這超過兩小時的長片會讓我睡著,但是 Todd Haynes 果然不同凡響啊!就算我跟 Bob Dylan 這位大叔一點都不熟,看起這部片也不覺得沉悶,反而讓人很想好好認識一下這個... 嗯... 不願被歸類、定位的音樂人。
因為 Bob Dylan 多變的人生歷程,Todd Haynes 找來了六個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黑有白的演員,來詮釋各個人生階段的 Bob Dylan。其中最受矚目的當然是反串演出的 Cate Blanchett 凱特布蘭琪,她的整體造型、演出都無庸置疑地技壓群雄,也以此片在今年威尼斯影展拿下最佳女演員(不能說是女主角吧)。我想經過這部片之後,女王將正式升任為 Meryl Streep 梅莉史翠普後的最佳戲精代言人,她下部片就算演 Hello Kitty 我也不覺得怪了!
- Nov 24 Sat 2007 03:12
庭怨森森森個鬼
- Oct 19 Fri 2007 18:56
叫我女王!
今天在玩公司的 iMac,玩著玩著就連到了 Apple,開始看起了好萊塢秋季大片的預告,沒想到看到了凱特女王!(拜)
會愛上 Cate Blanchett 完全是因為看了「伊莉莎白」這部片,讓人不禁整個臣服在凱特女王的裙下,以致於 1999 年她在奧斯卡一片看好的情勢下,最後卻輸給「莎翁情史」的 Gwyneth Paltrow 時,我完全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也讓我討厭了 Gwyneth 好一陣子,總覺得一定有人在其中政治操作,不然以凱特女王的氣勢,怎麼可能壓不過這個小妮子。
- Oct 01 Mon 2007 03:20
戒|色
「色易守,情難防。」這六個字說得好。壓制慾念不難,要不動情才難。可王佳芝對易先生,卻是壓不住慾念又動了情。
王佳芝當然沒想過在獻身之餘,會把自己的心跟性命也一起賠進去。道理都說是先有愛後有性,先性後愛、為性而愛的行徑該被指為禽獸。可是禽獸不懂愛的,向來懂得愛的就只有人,先性後愛也是人。畢竟,我想看完【色戒】後,沒人會指著王佳芝的鼻子罵上一句:耽於性欲、為淫賣國。
- Sep 20 Thu 2007 19:03
瑪的咧~
有些好萊塢電影的英文 tagline 寫得非常點題,比如說【門當父不對 Meet the Parents】第二集【親家路窄 Meet the Fuckers】的 tagline 是:「Misery Loves Company」。直譯的意思是「禍不單行」,聽起來又有點「蛇鼠一窩」的感覺,很能一語道破該片內容。但是中文海報上一改,寫著「這家人,真有夠麻煩。」整個都 no 掉了。更別提下面還有個「2月4日(五)晚場起,和氣生財。」馬的,到底是誰發明在上映時間後面做成語接龍的?
前幾天,我看了一部來自本世紀初的科幻鉅片,tagline是:「In music, she found her dream, her love, herself... 」喔耶…我必須說這 tagline 也算是相當點題,但必須用另一個角度來解讀。畢竟是電影嘛~用電影的角度來說:「But in movie, she lost her dream, her love, herself... 」演完這部片,女主角的唱片事業掛了、男友跑了、整個人也瘋掉了,真的也算是一種「Misery Loves Company」,你說科幻不科幻?oops!那是【Glitter 瑪莉亞凱莉之星夢飛舞】。